《与日信增》6月24日

音频加载中…

上帝的能力

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4-5)

彼得说:“你们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他这么说,是因为当某些人听到福音,也就是听到人不因行为而唯独依靠信心而成为圣洁的福音时,会马上跳起来,说:“是的,我也相信。”但实际却是把自己捏造出来的想法和真正的信心弄混了。经上记着说,我们靠着自己,就连最小的事情都做不了,只有靠着上帝的灵才能做,那么最大的事情——相信,我们又该如何凭着自己的力量做到呢?这些想法最多就是一个梦,上帝一定在我们里面做工我们才能相信。保罗说:“我祈求全能的父,我们的主基督耶稣,能够给你们智慧与启示的灵……你们就能知道上帝在信徒中所做的伟大工作。”(弗1:17-19)这不仅是上帝的心意,他同时也以大能来帮助我们,因为当上帝给我们信心时,就在我们里面做了大工,就像他创造天和地一样。

愚蠢的人才会说:“光靠信心我们怎么可能得救?”有些人有信心,却从来不行善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思想就是信心,信心不需要任何好行为就存在。与此相反,我们相信彼得所说的,他说信心是从上帝来的力量。当上帝给我们信心时,我们就重生了,是一个新造的人。因此,好行为自然会从信心中产生了。

《与日信增》6月23日

音频加载中…

得见上帝』的意思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太5:8)

对一个信徒来说,清心追求上帝是非常重要的。要以上帝圣洁的话语为根基,成为圣洁。那么,他们会因此得到什么奖赏呢?上帝告诉我们:“他们必得见上帝。”这必定是非常美妙的,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珍宝!但是,“遇见上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人对于“遇见上帝”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幻想天堂,生活中全都是毫无意义的猜测,这是努力遇见上帝的方式吗?他们想象着遇见上帝的情景,试图用自己的能力爬上天堂,他们坚持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搞懂上帝话语的奥秘。

不管怎么样,如果你相信耶稣是自己的救主,就会很快认识到,你有一位慈爱的上帝,信心能引领你进入天堂,并且让你清楚上帝的心意。在那里,你可以看见上帝无限的善良和爱,这才是“遇见上帝”真正的含义。你不能凭肉眼看见上帝,因为没有人能在今生看见上帝,只能用信心来看见上帝。

《与日信增》6月22日

音频加载中…

罗得的祷告

你仆人已经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显出莫大的慈爱,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这灾祸临到我,我便死了。看哪,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吗? 求你容我逃到那里,我的性命就得存活。(创19:19-20)

我们来看一下罗得的祷告。祷告的第一部分,是在向上帝献上感恩,同时也包括了宣告上帝奇妙的工,并且赞美他。背诵主祷文时,我们祈求每日的饮食。但是,在最开始要先称呼上帝——我们在天上的父,借此表明我们承认他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保护,就像一位父亲,直到那一天。称颂并且感恩是承受和确信上帝恩典的好方法。

祷告的第二部分,是将个人的问题和需要告诉上帝。罗得在这里说:“如果我像你所说,往山的方向逃跑的话,就会遇到大麻烦。过去我已经因为动作太慢而遇到麻烦了,现在如果还是这样,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麻烦,所以请赐给我我所求的。因为你是仁慈的,我才这样向你求。”

祷告的第三部分,罗得向上帝阐明了他自己的解决方法,并且求上帝能够同意让他去实现。他想逃到附近一所城市里,认为那里很安全。他解释说,那是一个小城,所以会有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罗得的祷告。仔细想想他的经历和结果,罗得祈求了,上帝就改变了自己的计划。这时,我们不应该为上帝是否改变了心意而争论,而应像《诗篇》145:19所说的:”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与日信增》6月21日

音频加载中…

来生

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6:40)

这节经文是上帝对我们荣耀的应许,并且重复了两遍,因为我们可能会想:“这些话讲不通,简直太难信服了。”没有人能够预见到信心的重要性,直到耶稣说:“信我的人得永生。”耶利米、安波罗修(Ambrose)、居普良(Cyprian)都相信基督,但仍然被处死了。这如何与上帝所应许的永生联系到一起呢?当我们看到认识基督的人被诅咒、定罪、流放,甚至砍头或烧死的时候,就像感觉脚下的地毯突然被抽走了一样。基督徒不能够平安地度日,那个永生的应许对我们来说好像是个谎言。如果被追杀或处死就是永生的话,还是让魔鬼去掌管那样的生命吧。

但是有信心的人一定不能理会这些论调,不能根据所看到的表象和个人感受而妄加论断。直到基督使人从死里复活,我们就能意识到何为永生。此时,永生就藏在死亡中,被遮盖住,让我们看不到。但是,记住在你有生之年,甚至在临近死亡时,你都有饶恕。就算你感觉快要被罪的负担压垮,你仍然可以说:“我的罪已经被赦免了。”当你的罪追赶上你、咬你,并且恐吓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看向耶稣,把微弱的信心放在他里面,牢牢地抓住他。

《与日信增》6月20日

音频加载中…

担负彼此的重担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凡是有爱转动的地方,就是用爱心去担当别人的重担,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爱就是基督的律法,爱别人就是真心希望别人好,努力去做最有益于别人的事。

然而,如果没有人犯错呢?如果没有人跌倒呢?如果没有人需要帮助呢?你该向谁展现爱呢?你该帮助谁、向谁示好呢?你又该寻求去做对谁最有益的事呢?如果没有人犯错或犯罪的话,爱就不会存在了。然而,一些思想家们却说,这些没有过失也没有犯罪的人是爱心所寻求的恰当“目标”,或者说爱心要凭借这些人才能表达。

人的罪性,或者说看似爱心实则出于情欲的本性,总是希望别人给自己祝福,希望别人给自己想要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寻求自己的益处。这种爱的“对象”是正直、圣洁、敬虔的好人,但遵循这种罪性的人完全背离了上帝的教训,他们想要别人来帮他们背重担,服侍他们。这些人轻看身边没有受过教育、笨拙无用、愤怒、愚蠢、忧郁、给他们添麻烦的人,喜欢结交友善、迷人、性格温和安静,并且敬虔的人。他们不想生活在地上,而想生活在天堂中;不想活在罪人之中,而想活在天使之中。我们应该为这些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在追求属世的奖赏,希望将此生变成他们的天堂。

《与日信增》6月19日

音频加载中…

比雪更白

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 (诗51:7)

我们有许多的罪,如何才能比雪更白呢?因为罪,我们永远不能像原本应该的那样圣洁。但我们已经领受了圣洁的洗礼,领受了上帝的话语,并且喝了基督的血,这都是圣洁的。因为我们借着基督在信心中领受了纯洁,所以可以确切地说我们比雪更白。尽管还是有罪,我们仍比星星和太阳更加纯洁。耶稣的圣洁和无瑕遮盖了我们的罪,这些都是我们在听到上帝的话时所领受的。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纯洁并不是出于我们,换句话说,基督用他的完全遮盖了我们。

如果我们抛开基督,单单按照基督徒的本相去看待他们,就会看出他们是多么被罪所玷污。即使他是一个好人,我们也不仅能看到他的里面被罪恶玷污,还能看到他外面包裹着的罪。如果有人试图将我们和基督分离,并且拿去洗礼和上帝的应许,那么我们就不再有基督的纯洁,而只剩下自己的罪。

所以当有人问你:“如果一个人的罪永远跟着他,他怎么可能比雪更白呢?”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们不应该从他个人的角度去看,而要从他在基督里的样式看待他。”

《与日信增》6月18日

音频加载中…

乐和忧愁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约16:20)

我们一定要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待这节经文中所描述的悲伤、哀号,而不是用世俗的眼光。在我们被上帝命定的所有人生角色中,这种悲伤都伴随着我们。

上帝创造世界的方式很特别,他会在我们对一种人生角色还未了解清楚以先,就把我们放到那个位置上。比方说,年轻人往往会兴高采烈地冲进婚姻的殿堂,欢天喜地地以为婚姻生活将会无比甜蜜。同样,上帝也给予王子和诸侯尊荣,将金链系在他们脖子上,又给他们华丽的座位,让人们在他们面前鞠躬,称颂“万岁”。上帝给了他们巨大的城堡,又让他们名声显赫。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会认为他们的生活中只有欢笑。可一旦进入这样的角色,就会像被上帝套上了绳子一样,他们发现生活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激情和兴致很快消失,灾祸和痛苦盖过了喜乐和幸福。

对照基督在这里论及的崇高真理,上面的例子实在算不得什么。生活就是这样,总是时好时坏。有时喜乐,有时忧愁;有时像夏天一样热烈,有时像冬天一样严寒;有时阳光灿烂,有时阴雨连绵;有时硕果累累,有时青黄不接;伤心之后是欢笑,欢笑过后又伤心。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也让人受折磨,但我们必须忍耐,这是亚当犯罪以来加在人类身上苦难的其中一部分。

《与日信增》6月17日

音频加载中…

在一日之间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亚3:9)

石头将要被雕刻,上帝也应许了他要在一天之内消除所有的罪。我们当然非常清楚,唯有基督的受苦才能除掉我们的罪,就像《以赛亚书》53章所说的,他的受苦让我们罪得赦免。彼得和保罗也在很多地方有同样的教导。所以,雕刻的石头象征了耶稣基督的受苦,而不是他的出生。

在这里,上帝应许去除那地方的罪,这表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献祭并无赦罪的功效,唯有基督的受苦才能将罪恶除去。所有善行在我们的罪面前都不值一提,只有那被雕刻了的基石才能够除去我们的罪,别无他法。

上帝说他会在“一日之间”将所有罪除灭,向我们表明了这是多么强大有力的饶恕。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他要在一天之内完成所有这一切,并且只完成这一次。上帝在那一天之内所做成的饶恕和和好的工作,足以除去整个世界的罪恶。上帝并不想每天、每年都为我们的罪得赦免来安排,就像在旧的祭司制度下那样。以色列人要通过定期的敬拜和献祭来寻求赦罪,但上帝要在一天之内做成完全的饶恕。基督的受苦和受死成全了一切,足以做成完全赦罪的工作。《希伯来书》对此做了一个漂亮的总结:“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

《与日信增》6月16日

音频加载中…

专心祷告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前4:7)

如果我们能够看透别人的心,那么没有什么会比一颗冷冰冰、不虔诚祷告的心更荒谬的了。若一个人刚说过就忘记,这说明他并没有真心祷告。感谢上帝我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这一点。在真实的祷告中,祷告者会记住他从头到尾在说什么、想什么。

举个例子,一个理发师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手里的工具和顾客的头发上。他不能忘记自己在干什么,如果他开始闲聊天、想别的事情,或者看别的地方,就可能剪到顾客的嘴或者鼻子,甚至喉咙。所以,做这类事情需要整个人全神贯注。就像俗话所说的:“想得多等于什么也没想,而且什么也做不对。”一个好的祷告需要的注意力比这些还要多,因为它需要你的心。

我用主祷文祷告时就是如此。直到今天,我仍然从主祷文中获得滋养,就像一个饥渴的孩子,或者一个永远也吃不饱的饿汉一样。主祷文是最好的祷告。

《与日信增》6月15日

音频加载中…

持守和睦

亚伯兰对撒莱说:“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随意待她。”撒莱苦待她,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创16:6)

在撒莱和夏甲之间,亚伯兰选择了站在他不生育的妻子一边,而不是怀着他儿子的侍女。亚伯兰并不想让他敬虔的妻子伤心,所以他允许撒莱随意待她的侍女,尽管夏甲怀着亚伯兰的孩子。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向我们展示出婚姻生活中的危机、挣扎、冲突。撒莱曾一度受到试炼,然而上帝通过亚伯兰安慰了她。上帝对婚姻和家庭一贯看顾,表明人类这样的组织形式是他所喜悦的。

家庭生活常常会引起夫妻之间的争吵和冲突。更宽泛地去看,政府机构中的纷争和分歧屡见不鲜,而教会也总是出现分党结派的现象,面对这些无处不在的冲突,任何人都可能觉得这不会带来什么益处。

这节经文警告我们,面对困难要做好准备,并且要有恒忍的耐心。不要觉得你可以逃过任何婚姻问题或者政治分歧,只有愚昧和对生活无知的人才会那么想。教会治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常见的,因为分派结党或者存在一些惹是生非的人,会导致教会出现各种纷争,产生各种麻烦。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固执、不知感恩、不停制造混乱和散播仇恨的人,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要记住这个故事,相信、信靠上帝,就像亚伯兰那样。我们一定要努力寻求彼此和平相处,持守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