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信增》8月8日

音频加载中…

基督永远掌权

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并不使我的慈爱离开他,像离开在你以前的扫罗一样。我却要将他永远坚立在我家里和我国里;他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代上17:13-14)

人的理性会反驳这段经文。理性以为自己比上帝的智慧要聪明得多,它会如此诘问:“上帝怎么会把永生的能力给另一个人呢?那他自己还留下什么?”现在,上帝的确说了:“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也不将我的称赞归给雕刻的偶像。”(赛42:8)上帝如果想把荣耀赐给一个生在时间之下的、短暂的人,确实非常难,但我们基督徒确实承认耶稣是一个人,他是马利亚的儿子,大卫的子孙,他经历了出生和死亡。

此外,其他宗教的信徒推断上帝不可能有儿子,因为他没有妻子。为什么这些人会觉得他们粗陋的人类理性能够理解上帝那深奥不可测度的本性呢?撒旦,我真为你感到羞耻,同样可羞耻的,还有那些将盲目、愚蠢、可悲的理性奉为神明的人。除了上帝,没有人能够理解这至深的奥秘,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圣灵在圣经中向我们显明的。

基督徒可以正确、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们有新约的启示。上帝的儿子在他不可分割的一个位格中有两个本性。他是一个基督而不是两个基督。圣父不是在有限的时空里,而是在永恒中将永恒的神性赐给圣子基督。圣父将神性完完全全地赐给了基督,就像圣父自己从永恒里就拥有全部神性一样。当他将这些给基督的时候,圣父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他给了圣子同样的能力,然而他仍在永恒里持有这些能力。并没有两个上帝,圣父与圣子是同一位上帝。

《与日信增》8月7日

音频加载中…

关于默祷

亲爱的兄弟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1:20-21)

所有圣经教师都说祷告的本质在于将心举到上帝面前,但如果是这样,那些不能把心带到上帝面前的就不是祷告。因此,唱歌、说话、吹口哨,如果没有把心提升到上帝面前,就像花园中的稻草人一样,只是徒有其名、徒有其表,却缺失了内在的本质。

耶柔米在写到早期教会领袖阿伽同(Agathon)时也证实过这一点。阿伽同在沙漠里生活了三十年,把一块石子放在嘴里来保持安静不说话。他是怎么祷告的呢?毫无疑问是在心里祷告。这是上帝最喜悦的祷告,事实上,这是上帝唯一看重的祷告形式。不过,开口祷告能让我们听见自己说的话,帮助我们思考并正确地祷告。我们应该把我们说的话比作小号、鼓、管风琴,或者其他声音,帮助我们把心提升到上帝的面前。

我们不应刻意地用不说话的方式来祷告,除非我们已经有过很好的属灵操练,知道如何去除心中的杂念。否则魔鬼就会让我们跑题,并很快摧毁我们心中的祷告。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些话语,以此来提升我们的心,直到我们羽翼丰满,不再需要靠它帮助就能飞翔。

《与日信增》8月6日

音频加载中…

上帝对我们的接纳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发怒,变了脸色。(创4:4-5)

上帝的接纳并不基于人们做了什么,反过来,他接受人们所做的,是因为他先接纳了那个人。人并不能靠着所做的好事来赚得上帝的接纳。因为上帝喜悦亚伯,就接纳亚伯的献祭;上帝不喜欢该隐,就不接纳他的献祭。所以,亚伯甚至还没有做什么,就得到了上帝的接纳。

《希伯来书》的作者写道:“亚伯因着信,献祭与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上帝指他礼物做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来11:4)该隐也献了祭,其实他比亚伯更早献上祭物,但他献祭的态度却是骄傲并且过分自信的,他觉得上帝仅凭他长子的身份就会接纳他的祭物。因为该隐缺乏对上帝的信心,不承认自己有罪,所以他觉得不需要祷告,也不相信上帝的怜悯。

这正是想要靠行为称义的人今天仍在行的。他们把注意放在行善上,希望这样能够取悦上帝;他们不相信上帝的恩典和慈悲,并不希望上帝透过耶稣来赦免他们的罪。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上帝不会被外表打动,或者因人的善行而欣慰,他只看每个人的信心。然而,上帝也不拒绝人们的善行,无论这善行看起来有多渺小,甚至毫无意义。实际上,上帝唯一恨恶和谴责的就是不信。

《与日信增》8月5日

音频加载中…

先有重生,后有善行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

一个两年后出生的孩子现在还不存在,将要怀那个孩子的女人现在也仍然是处女,因为孩子尚未成孕。那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因为他还不存在,任何人都能理解这个道理。同样,如果一个人在属灵上不能重生,那么无论他所行的有多么善、多么好,都算不得什么,那些工作最终只会引向罪和死。所以耶稣说如果尼哥底母和一切法利赛人不接受他,就算不得什么,因为他们没有重生。

但那些还不如尼哥底母的人会怎么样呢?那些做工不如尼哥底母的宗教徒会怎么样呢?这些人是不能做蒙上帝喜悦之事的,因为他们没有重生。我们不是谴责行善,而是说一个人必须先重生才能准备好,才有能力行善。

如果你想让木匠盖一所房子,木匠首先必须存在,如果木匠还没出生,那就什么也不能做,行善也是如此。做好事并不会让人成为好人。你要先问自己有没有重生,然后再问自己应该做什么。但好多人并不是这样,他们觉得善行可以救自己。一定要确保你已经重生了,因为如果没有,那你的善行就没有任何价值。

《与日信增》8月4日

音频加载中…

微弱的信心

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加5:5)

很少有人知道,在面临自己十字架的痛苦和挣扎时,他们会多么软弱和小信。在这种时刻,信心和盼望就像是“将残的灯火”(赛42:3),一阵强风就可以吹灭,但在这些可怕的挣扎中,有些人仍然坚守信心和盼望,尽管似乎已是“无可指望的时候”(罗4:18)。因信基督的应许,他们要努力克服面对罪和上帝愤怒的恐惧感,最终也会经历一点点微弱的信心。至少从人的理性来看信心就是如此,因为这微弱的信心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他们会看着这一点点的信心变成一场烧遍天地、吞噬所有恐惧和罪的大火。(彼后3:10-12)

真正有信心的人在这世上没有其他东西如这信心的教导般宝贵。他们紧紧抓住这教导,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所不知道的。他们知道罪、死亡、不幸,以及肉体或属灵的邪恶都要效力于上帝所拣选的人。同样,他们知道,感觉上帝遥远的时候,其实是他相近时;在惩罚或发怒时,他其实是最仁慈的救主。他们知道,对罪和死亡最为恐惧时,他们就有了永恒的公义。他们带着盼望寻求永恒的公义,将其视为在天堂为他们存留的确切产业。他们在最贫穷的时候却是最富有的,就像保罗所说:“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6:10)这就是圣经所说的从盼望得到安慰。但是,不经历许多艰苦的试炼,我们很难学会这项本领。

《与日信增》8月3日

音频加载中…

超过所求所想

法老又对约瑟说:“我派你治理埃及全地。”法老就摘下手上打印的戒指,戴在约瑟的手上,给他穿上细麻衣,把金链戴在他的颈项上。(创41:41-42)

保罗说上帝“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弗3:20),这话是千真万确的。与之相比,我们的祷告却常常是软弱卑微的。对于最终得到的一切,约瑟未敢奢求。他的心就像一棵受伤的芦苇,又像一根将残的蜡烛。他的哀哭像烟一样直升到云霄。他的心好似馨香之祭,因为从一颗谦卑的心发出的香气让上帝喜悦。尽管约瑟可能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他的哀哭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要持守坚韧,不要绝望,因为上帝是恒久信实的。记住诗人的宣告:“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诗27:14)将残的灯火,上帝不会熄灭,而是让它燃烧得灿烂;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而是让它更加坚固。(参赛42:3)

上帝不只成全我们卑微的祷告,更要加倍地给予我们。约瑟仅仅祈求脱离监牢,回到父亲那里。上帝让他为此祷告了很久,为的是告诉他:“你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参太20:22),我要给你超过你们所求所想的(参弗3:20)。所以你需要等待,我要更多的烟直上云霄。”之后,约瑟得到了他从没想过的一切,他永远都不会有信心和勇气来向上帝祈求这一切。我们一定要明白,上帝的智慧、恩典、怜悯、能力确确实实与我们同在,就像与约瑟同在一样。然而,上帝通常不会照着我们要求的方式赐给我们。

《与日信增》8月2日

音频加载中…

从罪里释放

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8:36)

真正的自由就是从罪中解脱的自由,这是如何发生的呢?它发生在我们听到他话语的时候,就是听到基督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受苦、被钉于十字架、受死、埋葬,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哦!我很了解那句经文,讲道中经常讲到。”但是,让我们从孩子的身上重新学习这功课吧,它会告诉我们如何得救,如何获得自由。我们可能说:“我知道,这教导太简单了,这就是为什么它不可能实现。”但是小孩子可以用这些话语祷告,他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话,这是一种美德。我们是老糊涂,似乎越聪明、受的教育越多,就越不能理解这些话语。

我们应该不断地教导这一信息,这样大家就都能够满足,被这教导所充满了。然而,我的饥渴还没有被满足。这教导就像面包一样,没有人会厌倦吃面包。我们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但永远不会嫌面包太多,除非我们生病无法进食。同样,基督徒一辈子也不能完全明白这一信息,不管他们是否是圣徒,甚至包括马利亚或施洗约翰。

所以我们一定要跟小孩子一起坐下来,重新学习这一功课。有些人说自己已经听过这些教导,觉得已经明白了,但麻烦来临时,他们却迫切地需要别人重新对他们讲述这些话。他们最终需要一个四岁的小孩来告诉他们如何去相信。

《与日信增》8月1日

音频加载中…

享受你所拥有的

眼睛所看的,比心里妄想的倒好。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传6:9)

享受你现在所有的比你的心到处徘徊要好。你应该利用你当下所有的,而不是欲求不满地四处寻求,那是伊索寓言中那条狗所做的事,它追着自己的水中倒影,却把嘴里的肉也丢掉了。你应该利用上帝所赐给你的,并以此为满足,不应去试图满足你的欲望,因为欲望是永远不能够被满足的。相反,你应该用上帝所赐予你的,因一切都是好的。(创1:31)

敬虔的人为眼前所拥有的而快乐知足,并且觉得这一切都是上帝的礼物;非信徒则不一样,他们觉得眼前的一切都让人厌烦,他不会善加运用这些礼物或者享受它们,而是放纵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即便有很多金钱,他们也不会快乐,不会享受财富,而总要追求不同的东西。有了配偶,还想再有一个伴侣;拥有了一个国家,还想再拥有一个,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就总是想征服另一个世界。

我们应该定睛在自己已经拥有的,应该因此而喜悦。我们应该享受所拥有的,并因此感谢上帝。上帝并不希望我们的心来回徘徊,这节经文提出我们应该利用已经拥有的,让心为了欲望而到处游荡是毫无意义的。

《与日信增》7月31日

音频加载中…

帮助穷乏人

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约一3:17)

如果我们应当存有为肢体舍命的心志,难道不应该更加心甘情愿地放弃财产和所拥有的吗?如果我们有财产却不分享,不分享食物、水、衣服等——换句话说,如果贪婪吝啬,那么我们就不算是基督徒了。

今天,人们抱怨那些认识基督的人私藏金钱。这件事很严重,以至于他们害怕上帝的愤怒要向他们发出。当然,上帝是慈爱的,但他也不是懈怠的。他不会让罪人不受惩罚,他的慈爱是给那些谦卑并且敬畏他的人的。

如果你将这节经文理解成只是针对那些极度缺乏的人,那就错了。此外,爱也有很多等级:对敌人不要冒犯挑衅,对身边的肢体要伸手帮助,对待家人则应该全力以赴。你知道基督关于爱仇敌的诫命,但是你对一个爱你的信徒亏欠更多,你应该帮助生活上有缺乏的人。但如果那个人背叛了你,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继续帮助他。然而,对于亲人我们总是负有最大的责任。“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提前5:8)普遍的原则是,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财产却不顾念邻舍的需要,那么这个人就没有爱。

《与日信增》7月30日

音频加载中…

困在“旧我”的泥潭里

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罗9:16)

不管多么努力,学习依靠上帝的怜悯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从小到大都被有关行为的教义所灌输,被教导要依靠律法和个人努力的人。此外,我们的本性也倾向于做出成绩(而不是依靠信心)。惯性的根基是如此之深,我们的心是如此习以为常,以至于我们不禁这样想:“如果我敬虔度日,做出又多又好的成绩,那么上帝一定会怜悯我。”所以,信靠上帝的话语就是与我们的本性和根深蒂固的习惯这两者同时做斗争,想要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并且清楚分辨信心和爱是非常难的。

即使有了信心,这些旧我的残渣仍然缠绕着我们,无法摆脱净尽。我们想继续夸耀说:“我讲道已经如此之久,活得如此敬虔,行善如此之多,上帝一定会记念这一切的。”我们想和上帝讨价还价,想让上帝看到我们所做的之后就将审判换成恩典。但是这不可能。你可以对其他人说:“我已经尽力善待身边的人,当我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也会尝试弥补。”但当你来到上帝面前时,就把这些夸耀留在家里吧。记住你来到上帝面前是恳求恩典,而不是公正。如果有人试图这样做,那么他就知道这有多么困难和麻烦。那些深陷“依靠善行”泥沼的人,终其一生都很难获得解脱,也无法被信心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