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信增》5月1日

音频加载中…

基督是我们的赎价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

“上帝的儿子”“爱了我”“为我的罪担当惩罚”……这些话就像从天而降的雷电,冲击着我们“靠好行为得救”的错误观念。我们的意志和观念中包含大量邪恶想法,满是谬误、昏暗、无知,只有付上高昂的赎价,才能把我们从中解救出来。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人类理性自然倾向最好,而且能正确地领导我们?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尽其所能? 为什么我们将自己可怕的罪,就是那些稻草一样无用的东西,带到发怒的、摩西称之为“烈火”的上帝面前? 为什么我们还想跟上帝讨价还价,试图用我们这秸秆换取恩典和永生? 仔细听下面这段话:我们的本性之中有太多邪恶,以致这个世界和其中一切受造物都无法使我们与上帝和好。上帝的儿子必须为我们的罪献出生命。

好好掂量一下这笔赎价。看看基督,为你被捕,为你牺牲。他远超一切受造之物。听到有人为你献上如此无价的赎金时,你是什么反应呢?你还想给上帝看自己那些好行为吗?相比基督的救赎之工,那些算什么呢?他为你的罪献上了最宝贵的血的代价。

《与日信增》4月30日

音频加载中…

难以置信的真理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3:13)

只有基督能够为如此非凡的真理来做见证。人类的理性怎能理解这样不寻常的教导,怎么能明白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如何拼合在一起呢?耶稣怎么能从天而降,同时又活在天上?既然耶稣是回到天上,怎么又说他一直在天上呢?人的头脑和心智都无法构思出这样的想法。按照人的理性去理解,没有人能明白一个人怎样从天而降,同时又在天上。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总是被人当成一群傻瓜,因为我们相信的东西是完全违背人的理性的。

无论谁,如果他有一段时间很难接受基督能从天而降同时又在天上,你千万不要因此担心。如果我们不能立刻理解这样的道理,也没有关系。若是因为相信这样不可思议的事而被人当作笨蛋,要知道,我们所谓的愚笨不会真正让我们受伤。因为基督徒当然不是真的愚蠢。我们完全明白所信的是什么,也知道在各样的处境中可以向谁寻求帮助。我们知道,被从这个世界接走以后,我们会有永生。

如果有人拒绝相信这一事实,就应该对此置之不理,但他们又总想把它搞得一清二楚。这些人想用自己混乱的头脑解决这个悖论——一会儿用这种方法试试,一会儿又换一种方法。他们都以为搞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找到上帝,但是,他们找不到的。

无论如何,你必须紧紧持守上帝的儿子耶稣从天而降带来的见证。一定要相信,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勇敢相信耶稣说的一切。

《与日信增》4月29日

音频加载中…

将结果交托给上帝

雅各举目观看,见以扫来了,后头跟着四百人,他就把孩子们分开交给利亚、拉结和两个使女。(创33:1)

这个故事是很好的例子,告诉我们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后将其他的交给上帝。在当时的情况下,雅各毫不犹豫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他将跟随的人分成两群,派人给他的哥哥送礼物,并且走到最前面,处理一切可能的事情。有人在绝望之中也许会说:“我打算什么都不做了,反正如果注定要死,我也阻止不了。”

在救恩的事情上,人们也很容易得到相同结论:“如果我注定会得救,那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失去这份救恩。”要小心这样邪恶的思想!当然,注定要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发生的。但要记住,你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甚至不知道明天你是生是死,上帝不想让你知道。想要探究上帝在他永恒的智慧中定意要向你隐藏的奥秘,是极其愚蠢的,原因就在于此。

把一切都归咎于上帝的预定同样是愚蠢的。上帝的计划包含他隐秘的智慧,我们无法测度,上帝不想让你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要紧紧抓住上帝对你个人的呼召,停留在上帝话语所启示的范围之内,善用上帝赐给你的资源和智慧。比如,我看不到自己讲道的果效——谁会信主,谁不会。如果我说:“注定接受信仰的人即使不用我努力,他们也会接受;去使注定不会得救的人信主有什么意义呢?”结果会怎样?那么说是很愚蠢和不恭敬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问那些问题呢?尽自己的本分,将结果交给上帝吧。

《与日信增》4月28日

音频加载中…

以外貌论断

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7:24)

耶稣警告法利赛人,不应按自己愚拙的想法或观点去论断别人,戴着有色眼镜会使看到的一切色彩变得扭曲。同样,在属灵上蒙蔽双眼的人,他们的想法也扭曲了,不能准确地感知真理的信息,就算真理摆在眼前也是一样。他们心中苦毒,怒火中烧,将别人看成令人厌恶和反感的仇敌一般。就像戴着有色眼镜一样,他们看待别人的方式正显出自己内心的偏见。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基督徒,大家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彼此的,因为基督徒的眼目是明亮纯净的。他们以怜悯和同情看待仇敌,不愿对方遭遇灾祸。如果仇敌以苦毒和刻薄的态度对待他,基督徒会这么想:“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真是可怜,他在永恒之中已经被定罪了。我为什么还要更多咒诅呢?如果他继续这样,必定会属于魔鬼。”一个真基督徒会同情敌人,希望敌人能从罪中得救。与此同时,其他人只会以仇恨、嫉妒和骄傲的眼光看待邻舍。所以,自然而然,他们也会将我们视作无赖、混蛋。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换句话说,他的意思是:“带着清醒的头脑看我所做的,认识我是谁。”

仇敌总是会论断我们,总是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我们只能任其所为,不管我们做什么,他们仍会带着偏见审视我们。

《与日信增》4月27日

音频加载中…

要感谢上帝

耶路撒冷啊,你要颂赞耶和华!锡安哪,你要赞美你的神!(诗147:12)

我们应当感到羞耻,因为在赞美上帝这件事上,我们懒得要命,若不用针扎一下,或者耳提面命地提醒,就不知道去做,好像睡着了一样。我们每天都被上帝的祝福浇灌,所需用的一切也都是上帝赐的,他为我们成就的奇妙工作,为什么还需要被不断地提醒才能意识到呢?我们本来不必让《诗篇》中的这些话来提醒,就应该记得要感谢上帝。因为单单上帝赐给我们的恩惠,就足以激励我们去赞美他了。但我们并没有做到,反而需要有人对着我们的耳朵大吼大叫,需要把这些道理写下来,像一口一口喂养孩子那样,苦口婆心地一句一句提醒(就像本文引用的《诗篇》一样),我们才会开始赞美主。

让人更加瞠目结舌的是,我们竟然还需要赐下所有这些祝福的上帝亲自来提醒:“耶路撒冷啊,一定要颂赞耶和华!”“锡安哪,快快起来赞美你的主!”我们每日都在享受上帝的祝福,却从来不去想这些祝福都来自他,我们的一切也都是他所赐的。相反,对于上帝赐下的恩惠我们受之泰然,以为这些是凭空出现的,或是靠我们的努力和聪明赚来的。我们认为上帝在某种程度上欠我们这些东西,所以可以不必为此感谢他。即便是畜生也不会如此恬不知耻,猪都能认出给它食物吃的主人,会在主人身后追着叫唤。但是世人不认上帝为主,更别说为这些祝福而颂赞他了。如果连上帝的百姓都需要被不断鼓励才能称颂上帝,又怎能期待世人做得更好呢?看到人们如此不愿承认上帝为他们成就的工作,如此不愿为此而赞美上帝,实在让人感到震惊。

《与日信增》4月26日

音频加载中…

爱能遮掩许多罪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

在这里,彼得引用《箴言》的话传达这篇教导:“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10:12)彼得的意思是:如果不遏制自己的罪性和私欲,你就很容易生别人的气,也很难原谅别人。务要抑制自己的邪恶私欲,这样你就有能力去爱,去饶恕,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有些人误解这节经文与信心相悖。他们会问:“你宣扬唯有信心才能令人圣洁,没有人可以靠行为摆脱罪的影响。那为什么所罗门和彼得都说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可以这样回答他们:“所罗门是说,凡怨恨别人的人都止不住口角和纷争;而有爱之人却可以饶恕过犯,乐意原谅。愤怒之人选择挑衅蔑视,不愿和解,时常满怀怨恨。而满有爱的人,无论别人如何想要激怒他们,都不会发怒。他遮掩这些罪恶,假装看不到。虽然他们能轻看邻舍的罪,却不能让上帝也轻看罪。没有人可以在上帝面前遮掩自己的罪,只有靠在基督里的信心才能达到。但我们可以以爱来遮盖邻舍的罪。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用他的爱遮掩了我们的罪,我们也当照样遮掩邻舍的罪。彼得说,我们要彼此相爱,这样就能互相遮掩许多的罪。爱不是只遮掩一两样罪,而是所有的罪。”

《与日信增》4月25日

音频加载中…

警惕论断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7:1-2)

彼此饶恕、相互包容,这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担待彼此,就像保罗教导的那样彼此原谅:“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待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1)这就是基督的意思,他说:“不要论断人。”一些基督徒比别人有更大更好的恩赐,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对于讲道的人。谁都不应该表现得高人一等,或者觉得自己比没有这些恩赐的人优秀。在信徒之中,谁都不要试图支配人。表面看来,人与人是不同的。王公贵族比平民百姓有更高的位置,讲道的人比普通工人有更多知识。但是在内心中,基督徒应该同心,无论在社会上有怎样不同的角色,都当抛开外在的不同。

作为基督徒,你应该接纳别人,体谅邻舍,即使他们社会地位低下,也没有你那么多恩赐。当尊重为你照料马匹的仆人,尊重他们的工作,就像尊重自己治理或传道的工作一样。你的工作也许看上去比邻舍的更有影响力,但一定不能凭外表来论断。要永远记住,与你同为基督徒的邻舍跟你在基督里有同样的信心,同有一位救主。你的邻舍领受从上帝而来的慈爱跟你一样多。有一位上帝,他创造了所有人,将自己的礼物赐给每一个人。上帝因为众人中最小的得着喜悦,也同样从最大的得着喜悦。

《与日信增》4月24日

音频加载中…

等候婚姻

以撒娶利百加为妻的时候正四十岁。利百加是巴旦亚兰地的亚兰人彼土利的女儿,是亚兰人拉班的妹子。(创25:20)

以撒结婚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毫无疑问,他经历过挫败沮丧的阶段,因为他肉体的情欲也曾如同火烧。人的肉体私欲与他的灵性不停交战。然而,以撒顺服父亲亚伯拉罕。在他与堕落罪性争战的时候,父亲教会他如何默想上帝的命令和应许。不久之后,上帝将利百加赐给以撒做妻子,他们也彼此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里深藏着一个道理:对年轻人来说,以撒是拒绝婚前性行为的好榜样。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所有的年轻人都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以撒的纯洁和道德情操清楚地表明了他从小所受的教育,他的父亲教导他远离坏的朋友,以撒默想上帝的应许、祷告、做有益的事情。虽然经文里没有特别说明,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以撒在未婚的四十年岁月里,花了大量时间委身于默想和祷告中。

有些人或许会说:“等候婚姻实在是难以忍受,而且令人恼怒!”他们说得对。这与信徒们一定会遇到的其他困难很相似,比如禁食、监禁、寒冷、疾病和逼迫,这些困难时刻都要求信徒忍耐。情欲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必须要抵抗,与之争战。但是,在你通过祷告征服它之后,它还会使你更多地祷告,在信心上更加成长。

《与日信增》4月23日

音频加载中…

施洗约翰将我们引向基督

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约1:7)

《约翰福音》的作者约翰并没有重点强调施洗约翰。写到施洗约翰时,作者只是说他来这里传播真理,向众人传关于基督的道,基督是全人类的光与生命。作者没有说,施洗约翰教导人们与他一样过苦修生活——只喝水,穿骆驼毛做的衣服,吃野蜜和蝗虫。施洗约翰没有传扬这些做法,好兴起一个新的教派,他不希望人们效仿他的榜样为得救的途径。如果他要这么做的话,会吸引一大批跟随者,并且建立一套新的教义,开创一个新的教派。

施洗约翰没有那样做!他来是为真理作见证。他来是因为上帝给了他这份责任,要他将人们引向基督,告诉他们,基督是上帝所差派的羔羊。他的使命是引导人们来到基督面前,包括他自己的门徒,引导他们离开自己归向主基督。他说:“我不是基督,我不是真光,我不能点亮你的心,不能给你生命。但是,作为他的代表,我想要你相信基督,让他来带领你。我必须传基督的道。我不想谈论自己的穿衣打扮或苦行生活,我这使人反感的外貌是为了迫使你细心留意我要说的信息,不是让你注意我。基督是人类的光、人类的生命,他是永在的,他创造天地。但是此时此刻,他取了人的样式,道成肉身。他就在你们中间。”

《与日信增》4月22日

音频加载中…

将律法和福音分开

这样,律法是与上帝的应许反对吗?断乎不是!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加3:21)

要是哪一位知道怎样辨别律法和福音,那么他应该感谢上帝,并且可以将自己看作一个真正的神学家了。在面对试探时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按所当做的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将这两样东西分开,福音放在天上,律法放在地上。称福音的义为天上的、属神的,称律法的义为地上的、属人的。你应该小心辨别律法之义和福音之义的不同,就如上帝将天地分开,分出光明与黑暗,分出白昼与夜晚一般。将其中一个看作光明和白昼,另一个是黑暗与夜晚,只要你能将它们更进一步分开。

所以,在处理关于信心和良心的问题时,你应该把律法排除在外,让它只停留在地上的层面。但在我们处理“在地上如何生活”这类问题的时候,你就应该再点亮律法这盏明灯。所以,福音的无限光辉会使白昼灿烂夺目,而律法的明灯则会点亮夜晚。如果你的良心害怕犯罪,就该对自己说:“我现在在地上,我必须工作,就像驴子要工作,要服侍主人,背负加给它的重担一样,所以我的身体应该服从律法。但当我升入高天的时候,我将驴子及其重担留在地上。我的良心也不会与律法、工作或是地上的义有任何牵绊。”所以驴子仍停留在山谷中,而良心却与以撒一起爬上了山,那是与律法及其功效毫无瓜葛的。相反,良心只是专注在对罪的赦免和对基督之义的追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