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信增》8月18日

音频加载中…

抵制罪性

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加5:16)

有时候信徒会跌倒在罪性的欲望中。大卫就曾跌倒,他犯了奸淫,在想要乌利亚死在战场上时连同害死了许多人,他让上帝的敌人有机会来诋毁上帝的子民,把功劳归给偶像,亵渎了以色列的上帝。彼得在不认耶稣时也曾跌倒。尽管这些罪很大,但并不是藐视上帝而故意犯的,而是因为人的软弱。他们面对自己的罪时并没有刚硬顽固,而是忏悔了。保罗说我们应该接纳、帮助,并且重建这些人。那因软弱而犯罪的人,如果重新站立起来,不再坚持犯罪,就可以被原谅。而持续犯罪以满足肉体欲望且不悔改的人,灵里则满了不诚实。

我们还生活在肉体中的时候一定都有罪性,没有人能不受试探,但每个人都不一样,受的试探也不同。一些人会在情绪上受试探,如低落、亵渎、不信,或者绝望;也有人会被粗俗的罪试探,如性欲、怒火、怨恨。但是保罗教导我们要靠着圣灵活着,抵挡罪性。持续顺从罪性的人就不属基督了,尽管他们仍然自称“基督徒”,却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与日信增》8月17日

音频加载中…

在有需求的时候信靠上帝

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像你们在玛撒那样试探他。(申6:16)

《申命记》6章教导我们,要相信上帝无论顺境或逆境都会看顾我们。我们不应在富足时过于自信,然而也当耐心渡过逆境。上帝不会不管我们,他会在我们有麻烦的时候靠近我们,非信徒就没有对上帝的信心,因为他们把信心放在世俗的事情上。

如果我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我们就要信靠上帝的应许。如果我们不信靠上帝,就是在试探上帝。这就是摩西所说的:“像你们在玛撒那样。”以色列人在玛撒抱怨说:”上帝是在不在我们中间不是?”(出17:7)他们没有信靠上帝,因为上帝没有按照他们所期待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就放弃了,不再相信了。我们若想支配上帝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行动,就是在试探他。同时,这也是在试探上帝到底存不存在。我们这样做就是给上帝设限,想让他按照我们的意思来做事。这无异于试图剥夺上帝的神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上帝是自由的,在他没有任何限制。不是我们指示上帝,必定是上帝指示我们他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做事。

《与日信增》8月16日

音频加载中…

我们的保惠师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约14:16)

说圣灵是我们的保惠师是恰当的,因为这是圣灵在做的事,也是他要做的。在此我并不想辩论圣灵的神性或者本质。基督在此指出,圣灵是另外一个位格——既不是圣父也不是圣子,但在《约翰福音》15章,我们又看到圣灵是上帝,在本质上与圣父和圣子同为一体。现在来说,知道他是我们的保惠师就足够了。

“保惠师”这个词告诉我们该如何看待圣灵。保惠师并不是像摩西那样颁发律法的人,也不是用魔鬼、死亡、地狱来使我们畏惧的人。保惠师用喜悦填满困苦的心,将其引向上帝;保惠师激励我们为着罪得赦免,死亡被战胜,天门已打开,上帝在朝我们微笑而欢乐。

谁能明白圣灵成为我们的保惠师意味着什么,谁就已经得胜了,那人会在天上和地上都找到欢乐和安慰。因为是圣父差遣圣灵来帮助我们,是基督要求他这么做,所以这样的差遣一定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出于从心发出的父爱,所以基督徒应该提醒自己,圣灵是保惠师,他是来帮助我们这些困苦胆怯人的。

《与日信增》8月15日

音频加载中…

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6:8)

就连那些最属灵的人都很难逃脱爱自己的试探,一旦发现自己比别人强,就开始爱自己而轻看他人。圣经中扫罗的故事就是一个可怕的例子。扫罗被众人看好,在以色列人中无人能及(参撒上9:2),耶和华的灵充满了他,但是他没有做到弥迦在这节经文中所说的,所以陷入耻辱的境地,被上帝弃绝。

论到“爱自己”的试探,教父们这样说:“不管你往哪里扔一朵蓟花,它永远头朝上。”就像蓟花(可以随处扎根)一样,爱自己的态度很容易就在信徒的心里扎根,信徒很难避免这一点。就如奥古斯丁所说,这是唯一与善行连接的罪恶。这就是为什么上帝允许他的百姓陷在罪里,就像他也允许彼得和大卫犯罪一样。当信徒震惊于自己的罪时,就会谦卑自己。他们害怕高看自己,想要牢记自己仍然非常软弱,这就是为什么大卫会呼喊:“我的罪常在我面前。”(诗51:3)

通过认识并审视自己的软弱和罪,信徒可以谦卑下来,他们努力避免为自己的行为或从圣灵得到的恩赐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的意思。我们应该真正谦卑,不高抬自己,凡事低调,而不应为自己的善行寻求荣誉或赞扬。

《与日信增》8月14日

音频加载中…

愿你国度降临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我们不应该祷告说,“父啊,让我们进入你的国度”,好像那是一个旅游景点一样;相反,我们应该说:“愿你国度降临。”因为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得到,上帝的恩典和国度必须降临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永远都无法到他那里去。同样,基督从天上降临地上,我们没有从地上到天上去找他。

用主祷文祷告的人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他们只想着自己永恒的快乐。他们以为上帝的国度就是天堂里的欢喜和快乐。他们从属世的、物质的角度思考问题,害怕下地狱,在天堂也只是寻求自己的利益与好处。他们没有意识到,上帝的国度就是敬虔、圣洁、温良柔顺和仁慈。他的国度里拥有所有的美德和恩典。他们不知道上帝必定要成就他的旨意,并且唯独他在我们里面掌权。这应该是我们首要的寻求,我们只能靠着上帝在我们里面掌权,我们成为他的国,才能得救。

我们不用向上帝寻求喜乐、幸福或其他所渴望的,这些都包含在上帝的国度里。所以为了帮助我们远离这些错误、自私的想法,基督告诉我们首先要寻求上帝的国,而不是上帝国度的果实。寻求上帝国度所结果子的,就是舍本逐末。他们只想求最后那一部分,而对于前面的部分,他们之所以看重,是因为它能带来最终的好处。

《与日信增》8月13日

音频加载中…

感觉被遗忘时

上帝记念挪亚和挪亚方舟里的一切走兽牲畜。上帝叫风吹地,水势渐落。(创8:1)

被困在一个漂浮的容器里这么多天可不是开玩笑的,也一点都不好玩。挪亚和家人看到了凶猛的降雨,他们浮在水面上,被不断上涨的洪水抛来抛去。挪亚觉得上帝忘记了他们,摩西写到上帝终于纪念了挪亚一家时,实际上也指出了这一点。挪亚一家借着信胜过了被抛弃的感觉,但他们不得不经历人性的挣扎。因为挪亚以前从来没经历过这么严重的事,他在想上帝会不会怜悯他们一家。最后他们胜过了自己的焦虑,但也经历了非常大的挣扎。同样,想要活出一个纯洁、品行端正的生活的年轻人,要坚定地去控制他们罪恶的欲望。

我们的本性是脆弱的,不能接受上帝抛弃我们的想法。当上帝纪念我们,对我们有恩慈,给予我们成功的时候,我们自吹自擂,把这些都当成自己的功劳。那么,当我们觉得事情都不顺利,上帝好像抛弃了我们的时候会变得伤心绝望,又有什么好惊奇的呢?

不要忘记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信心、忍耐、坚持不懈的榜样,它教导我们一定要相信并且信靠上帝。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忍耐。然而,如果没有个人的挣扎与疑虑,忍耐就不必要了。在新约中,甚至基督也呼召我们在艰难的时候要恒久忍耐:“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3)

《与日信增》8月12日

音频加载中…

基督是核心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3:14)

当摩西举起铜蛇的时候,很多以色列人并没有遵守上帝的命令去仰望,因为那条蛇很丑陋,只有那些相信的以色列人明白,他们被医治是因为他们对上帝话语的信心。除了基督,我们的上帝还能用这个故事来指向谁呢?我绝对不敢像耶稣那样来解读这个故事,他指着自己解释说:“那是铜蛇,而我是人子;以色列人用眼睛看了铜蛇,然而你们要用信心的眼睛看我;他们的身体被医治了,但是通过我,你们将得到永恒的救赎,仰望那条蛇即意味着相信我。他们的身体得了医治,但我要将永恒的生命赐给相信我的人。”这些话虽然听上去很奇怪,但同时也是非同凡响的教训。

有了这些话语,上帝就给了为我们正确理解旧约的方法,他帮助我们明白,旧约的作者和先知所有的故事和例证都是指向基督的,基督向我们展示了他是那个圆圈的中心点,所有人都看向他。跟从基督的也属于这个圆圈。圣经中所有的故事,如果都被理解到位的话,都是指向基督的。

《与日信增》8月11日

音频加载中…

爱的诫命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4)

人们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彻底明白了这条爱的诫命,就大错特错了。诚然,人们心中记得这条诫命,因为按照本性,他们晓得“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道理(太7:12),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真正理解了,否则他们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并且更倾向于爱心而不是好行为,他们也不会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古怪行为和迷信看得那么重。这些古怪行为包括垂头丧气地走来走去,禁欲,只吃面包和水,生活在沙漠中,或者故意穿得衣衫褴褛,等等。这都是些奇怪而且迷信的行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上帝既没有这样命令他们,也不会接纳他们这样做。他们觉得这些行为很神圣、很荣耀,实际却给爱蒙上了一层阴影,而爱本该是照亮一切行为的阳光。人类理性是盲目、有限的,也是不可捉摸的,因此它不能正确理解信心,更不能对人生和人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所以,我们要极力抵挡自己的意念。在救赎的事上,我们的天性情愿按照自己的意思而不是上帝的话语而行。我们也应该强烈反对自我选择的行为的一切面具和光环。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的呼召以及与之相应的责任。尽管这些事有时会显得卑微,但却是上帝的命令。相反,所以我们应该唾弃那些凭人的理性所选择的行为,无论那些行为看起来多么荣耀、神圣、伟大、有意义,因为那并不是上帝所命令的。

《与日信增》8月10日

音频加载中…

上帝操练我们的方法

约瑟对他弟兄们说:“我是约瑟,我的父亲还在吗?”他弟兄不能回答,因为在他面前都惊惶。(创45:3)

约瑟故事的情感高潮就是约瑟向兄弟们透露他身份的时候。他们还以为约瑟是个可怕的暴君,因为他一直对待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还恐吓说要处死他们。尽管约瑟给了他们一些提示,可他们还是猜不到他敌对的外表背后的善意。但后来约瑟没有再用隐语,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出了真相:“我就是约瑟!”

这个故事是上帝对待其敬虔子民的一个美妙见证。上帝有时候惩罚起我们来不像是一位上帝或者天父,而更像一个暴君或严厉的法官,要折磨甚至摧毁我们。但在恰当的时候,他会跟我们说:“我是你们的上帝,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好像要弃绝你们,好像要让你们下地狱,但这些仅仅是对属我的百姓的一种试炼。如果我不是从心底爱你们,就不会如此训练你们。”

在约瑟的故事中,上帝给我们看了他训练子民的方法,这应该安慰我们。我们应该习惯上帝试炼我们的方法,也应该谦卑自己,好让被称为原罪的可怕罪恶得到遏制。上帝从来不想抛弃我们或者定我们的罪,即便我们快被苦难摧毁时他也不会那样做。相反,他想将我们身上的罪洗净。那时候我们才能明白上帝为什么说:“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撒上2:6)

《与日信增》8月9日

音频加载中…

人生的道路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我就是道路。”你应该知道基督这一无可辩驳的表述是什么意思。不要把这里的“道路”理解成一条实际的、用脚走的路,相反,要把它想象成一条用信心走的路,就是紧紧依靠主基督的信心。

有好多方法来度过或者走过这一生。首先,生活中有许多路,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在这一点上我们和牛、马一样,都是用脚来走路。圣经中说的并不是这些道路,我们的人生还有其他的道路。第二种道路关系到每天的生活。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在世人面前维持良好的道德生活,寻求法制、和平、荣誉、有序。这样的生活方式能够给我们带来财富和尊贵,为了在这种生活道路上畅行,哲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准则,掌权者也为我们制定了形形色色的法律规条。但是,以上两种生活的道路都是局限在今生,最终都要消散。

在所有这些道路之上,还有另一条道路,就是圣经和基督在这里所说的。这条道路就是从此生到永恒的道路。对于这趟旅程,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需要不同的方法。基督在这里说:“当你凭着信心来到我这里,你就走对了,这条路非常可靠,不会让你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