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信增》7月19日

音频加载中…

轻看世界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1:2)

《传道书》要谴责的不是上帝的创造,而是人的邪恶倾向和欲望。我们对上帝的创造和供应不知足,所以更多地去积蓄财产,追求更多荣誉名声,好像能在这世界上永远活下去似的。我们对已有的感到无聊,然后就更加努力去获得更多,不断重复。因为拼命为将来积蓄财宝而丧失了享受当下所拥有的,这非常羞耻并且没有意义。

作者在这卷书里谴责的正是人类这些扭曲的倾向欲望,而不是事物本身。在稍后的5章18节中,作者说没有比让一个人吃喝、享受劳碌所得更好的事情了。如果他在这节中所谴责的是同一件事,那岂不就自我冲突了吗?所以事实并非如此,他是在谴责对这些东西的滥用,因为那是出于错误的态度。

一些愚蠢的人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教导了一些恨恶世界、与世界划清界限的荒谬思想,但是离群索居也不是轻看世界的合适做法,就好像把钱扔掉或者完全不碰钱也不是轻看财富的正确做法一样。孤立自己不和任何人接触也不是对世界的轻视。只有每天活在世界中,但是并不依恋世上事物的人才是真正对的态度。

《与日信增》7月18日

音频加载中…

上帝的呼召与拣选

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彼后1:10)

尽管彼得在这里所说的呼召和拣选本身很有力量,但你还是感觉不够坚定,因为还不确定这是为你而说的。所以彼得想用善行让这呼召和拣选的感觉更加坚定。

彼得觉得信心的果子——服侍邻舍——非常重要,但这并不只是我们行出来的结果,它们还会反过来强化我们的信心,以至于我们可以行出更多的善行来。所以,这能力并不是我们身体的力量。我们如果过多使用身体的力量,就会受伤或者过度疲劳,但在灵性上,我们越多使用,它就越强壮,如果我们不用它的话,它就会消失。

我们的信心不可懒惰,它会因越来越多的培养和锻炼而更加坚强,我们也就更加确认自己的呼召和拣选,更加肯定我们不会失败。并且,这节经文也指导我们如何对待拣选。有许多行事草率的人并不知道什么是信心坚定。他们一头扎进去,想要用人的理性从头开始探究自己是否已经被上帝拣选,他们这样做是因为这会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立场有把握。对于这种方法我们要快快躲开,因为这是错的。如果你想要确信,那就要像彼得在这里建议的去做,用别的方法必定失败。但是,如果我们持续操练信心,就会对上帝的拣选确定无疑,永远不致跌倒。

《与日信增》7月17日

音频加载中…

无论求什么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14:13)

基督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本来以为基督会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父都会成就。”但是基督在这节经文中是在说自己,这些话也是从一个人说出来的,如果他仅仅是人,怎么能做出这么高傲的应许呢?用这几句话,耶稣向我们表明了他是真实、伟大的上帝,和天父同等。无论是谁,如果他说“凡你所求的,我都会成就”,那就等于是说:“我就是那位愿意并且也有能力给你所有东西的上帝。”因此,基督徒除了奉耶稣的名祷告之外,难道还需要别的吗?

如果不是因为人们相信圣人能满足他们祈求,人为什么在有需要时向圣人寻求帮助呢?比如在战争中人们向圣乔治寻求庇护,在瘟疫时向圣巴斯低昂寻求帮助,或者遭遇其他境况的时候呼求别的圣人。但是,基督将帮助者的角色归给了自己,也就是说,他的意思是:“我不会命令别人去满足你的祈求,我会亲自来满足。”所以,他是在任何情况中都能帮助我们的那一位,比魔鬼、罪、死亡、世界以及所有的创造物更加强大。

任何受造物——不管是人还是天使,都未曾有也不会有这样的能力。基督有上帝所有的能力,在这句经文里基督将我们所有可以祷告祈求的都囊括在内了。他并没有为应许追加任何限制条件,比如“我所说的是指金银财宝,或者别人能够给你的东西”,相反,基督说的是“无论求什么”,他都必成就。

《与日信增》7月16日

音频加载中…

在困难的时候祷告

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赛37:14-15)

《以赛亚书》这一章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希西家王的故事。亚述人一支庞大的军队进攻耶路撒冷,已经开始得胜,犹大的局势看起来已经没有希望了。亚述王西拿基立无情地嘲笑希西家王,给他写信嘲笑他的不幸,侮辱上帝,以此来让忠心的希西家王灰心丧志。然而,希西家王到了圣殿里,将这封信在上帝面前展开,诚挚地向上帝祷告。

在危急关头学会祷告需要很多操练,我们经常在这样的情景中担心、焦虑,而不是祷告,我们能够想到的只有如何解决问题。无论是处理属灵问题还是属世问题,魔鬼经常在试探刚开始时试图欺骗我们。我们一有问题他就马上干预进来,让我们在问题上苦恼并且最终被吞噬掉。他用这种方式使我们远离祷告。当我们终于开始祷告时,已将自己折磨得半死。魔鬼知道祷告有效,所以极力给我们设置障碍,让我们忘记祷告。

从《以赛亚书》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应当养成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就立刻跪下来祷告的习惯,在上帝面前陈明我们的需求。祷告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永远奏效,而且永不失败—只要我们肯用它!

《与日信增》7月15日

音频加载中…

耶稣是光

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约1:7-8)

关于我“唯独上帝应该被尊崇和敬畏”的教导,反对者指责我,说我认为那些圣徒一生并没有做什么有益或者有用的事,他们问道:“难道施洗约翰对你来说也不算什么吗?”

我并没有忽视约翰,我非常尊敬他。但约翰仍然是上帝的一个仆人,并不是上帝本身。约翰指向真光,叫人相信那光,但他本身并不是那光。他的确比那些先知重要,约翰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预言说上帝很快要来了之类的,然而,他指着站在光里的上帝说:“看哪,他在这里。”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尊敬约翰,我很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如此敬虔的先知,他的话指向真光,指向上帝的羔羊。但是我并不指望约翰来救我,我并不能指望他圣洁、苦行的生活,以及他的善行。约翰承认他并不是弥赛亚,他说:“我不是基督。”(约3:28)但是关于弥赛亚,他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

基督说约翰是最大的人(参太11:11),比先知大多了(参太11:9),但约翰仍然不是那光。所以,如果约翰的圣洁、苦行、奇怪的衣服和食物、拒绝喝酒等都不能使我获得永生和救赎,那么其他比约翰名声小的圣人就更不可能了。

《与日信增》7月14日

音频加载中…

信仰带来自由

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加2:16)

不要认为基督徒就不会犯罪或者不会有负罪感。单单因为在基督里的信心,上帝就不看他们的罪。这一教导对那些良心受谴责的人是很好的安慰。出于这一正当理由,我们常常希望人们明白,因基督的缘故,我们的罪得了赦免,基督的义归算在我们身上。与此类似,基督徒也因此脱离了一切律法和罪的辖制。

从一个基督徒的层面上说,我们已经脱离了律法和罪的辖制。基督就是上帝的律法,他已经在我们的心中永永远远地存在,就像一块宝石镶嵌在戒指上一样。当律法谴责我们,罪让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仰望基督。当我们用信心抓住了耶稣,就胜过了律法、罪、死亡和魔鬼,因为基督掌管着一切,我们不会被伤害。

这就是为什么说严格意义上的基督徒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脱离了所有律法,不再受任何辖制。但请记住我说过的前提条件——“从一个基督徒的层面上说”,而不只是从人的层面和道德良心的层面。基督徒的良心是已经被归正并且借着信心已经得了丰盛的,因此从这个良心的层面上说,我们也是自由的。这信心是无价之宝,就像保罗所说,是“说不尽的恩赐”(林后9:15)。这恩赐使我们成了上帝的儿女和后嗣,永远值得我们称赞,这称赞永不停息。

《与日信增》7月13日

音频加载中…

假装悔改

夜间,上帝到亚兰人拉班那里,在梦中对他说:“你要小心!不可与雅各说好说歹。”(创31:24)

拉班在梦里被上帝警告不要对雅各说好说歹,可他仍旧对雅各指手画脚;他被吩咐不要伤害雅各,但他仍然很生气,威胁雅各。拉班并不想成为失败者,他并不想让人看见他的计划一败涂地。如果不把在众人面前对雅各所发出的威胁付诸行动,他就会感到很丢脸。

拉班是一个伪君子假装悔改的好例子。非信徒经常口中说他们很抱歉,要改进自己所做的,但他们心里知道自己不过是在撒谎。当扫罗承认犯罪的时候(参撒上15:24),用了同样的话、同样的语气,并且同样显出了痛悔之情,但他的动机却截然不同。

当非信徒为自己的罪感到抱歉的时候,其实是为不能做他们想做的而遗憾,并不是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小偷说对不起时,实际上是在说很遗憾他们不能再偷窃了。拉班就是这样,他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悔改,他的抱歉只是外表上的。一个真正悔改的人,除了上帝的愤怒什么都不会担心,只要上帝与他同在,他就不会担心在众人面前被贬低和羞辱。

《与日信增》7月12日

音频加载中…

软弱中的刚强

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约7:14)

耶稣去过住棚节是暗地里去的,这让他的敌人非常骄傲。但是耶稣非常顺从上帝,并不害怕人的藐视。他不只去了耶路撒冷,还来到了圣殿的中央。这是他最大的敌人祭司和法利赛人所掌管的地方。耶稣将所有的恐惧放到一旁,和他们展开了正面交锋。他并没有请求他们批准他讲道,对他们的宗教权柄和社会地位不予理睬,而是满怀激动和属灵的能力直接走进圣殿开始讲道。耶稣并没有问那些人:“亚那大人,该亚法大人,我可以在这里讲道吗?”相反,他亲自接管了祭司的讲道职分。这样做需要很大的勇气。之前他们还挑衅他,说他胆怯,现在却要站在一旁听他传道。

使徒约翰记录这个故事是为了安慰我们。当上帝让自己显得软弱,而世界炫耀和夸胜的时候,我们无须担忧。对于所有基督徒,尤其是讲道的人来讲也是这样。他们经常软弱、胆怯,而敌人却趾高气扬,或者威胁恐吓他们。这并不是新鲜事,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也不只发生在我们身上,所有先知和使徒都曾遇到这些事。与敌人相比,他们显得非常软弱,但在软弱中却又是无比刚强的。

《与日信增》7月11日

音频加载中…

上帝本为善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诗118:1)

你不要毫无感情地去读经文中“善”和“慈爱”两个词,不要只是简单扫一眼,也不要在教会里毫无敬意地很快带过这些词。相反,要记住这些词是充满生气、有明确目的、有意义的。这些词强调了上帝的良善。

上帝是好的,比人类好得多。上帝的内心倾向于帮助别人,并且持续做好事。他并不喜欢发怒、惩罚人类,只是在迫不得已、被人类的邪恶所迫时才这样。人类永远不会像上帝那样忍耐,他们惩罚别人只会比上帝更快、更严厉上千万倍。

上帝已经证明了他的良善和慈爱,我们无须有一丝一毫的怀疑。他用丰富多样又大有能力的方法,每日不断地显明良善。《诗篇》中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也就是说,上帝所做的,一直都是为了我们最大的益处。他日日夜夜保护我们,供应我们身体和灵魂的需要。他保守我们的生活,让太阳和月亮为我们照明,让天空、火、空气和水为我们所用。上帝让地球给予我们所有需要的粮食、牲畜的粮食、木柴,以及所有用来做衣服和酿酒的资源。他给我们金银、房子、家庭、配偶和子女、花鸟鱼虫……谁能数算上帝的所有恩典呢?

《与日信增》7月10日

音频加载中…

我们里面的私欲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彼前2:11)

彼得在这里指出没有信徒是完美和圣洁的,有些人觉得这节经文只用于罪人,好像信徒就没有私欲。如果仔细学习圣经并且记笔记的话,你就会知道,有时先知会把信徒说得非常纯洁,但同时他也会说他们仍然犯罪,并且有邪恶的欲望。有些人不能容忍这两个事实的共存,所以我们要把基督徒看为两个部分,里面是有信心的,外面却有罪性。如果只按照信心来看基督徒的话,他们是纯洁无瑕的,因为上帝的话在他们里面没有瑕疵。当信进入人的心并被接受,上帝的话语就让这信心洁净了。因此,信心能让万事变得完全。我们也是君王、祭司和上帝的子民。但因为信心在我们里面,并且我们仍然活在地上,所以我们能感觉到邪恶的倾向,就像没有耐心、害怕死亡,等等。这些都是因我们罪的本性带来的缺点,因为信心此时尚且没有完全的能力来覆盖我们的肉体。

在《路加福音》10:30-37中,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去耶利哥,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将他打得半死。过了一会儿,一个撒马利亚人给他包扎了伤口,带走并且照顾他。因为这个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不再是半死的,而是活生生的人了。他有生命,但并不是完全健康的。同样,我们有基督就有了永生,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健康,一些邪恶的欲望仍旧在我们里面。